国情教育丨段京肃教授讲述《风险和挑战中走来的新中国》
2025年10月10日下午,世俱杯
部校共建特色课程《国情教育》在世俱杯
紫金楼报告厅成功举办第一讲。世俱杯
教授、本科教学督导段京肃以《面对变局 牢记初心 开创未来——风险和挑战中走来的新中国》为题展开精彩讲座。

段京肃贯通历史与现实,从百年变局的国际形势到中国发展的内生动力,他为同学们剖析了新时代国情教育的核心命题,并寄语青年学子“做思想的生产者,在风险与挑战中勇担使命”。
百年变局:从历史纵深看中国崛起
段京肃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为切入点,回溯中国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、再到信息社会的转型历程。他强调,今天的中国是“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”,而理解这一脉络的关键在于把握不同时代的核心生产资料:农业社会依赖土地,工业社会争夺化石能源,而信息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已转向“知识产权”。

回溯历史,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危局。为改变命运,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,两场决定性战争的胜利才让中国逐步在世界挺直腰杆。第一场是抗日战争,第二场是抗美援朝战争。今年恰逢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牵制日本法西斯,避免其北上进攻苏联,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重要基础。

段京肃还通过数据对中美战略布局进行了比较,指出“美国在全世界有876个军事基地,中国周边就有130多个”,点明国际竞争本质是资源与技术的博弈。他以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为例,说明中国如何凭借技术优势反制西方封锁,这正是知识产权力量的体现。从1840年的被动挨打到如今在国际规则制定中拥有话语权,中国的崛起始终在应对风险、突破挑战中实现,而这段历史也为当下国情理解奠定了坚实根基。
风险社会:国、家与个人的三重叙事
结合德国社会学家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,段京肃用亲身经历讲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:“国家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家庭从缺衣少食到旅游健身,个人从‘老黄牛’到追求自我价值。”他提醒学生,全球化背景下,风险与机遇并存,唯有提升媒介素养、厚植家国情怀,才能在全球视野中应对挑战。
针对互联网社会的特点,段京肃引用普利策的名言,将新闻人比作“船头的瞭望者”:“新传学子必须从碎片信息中挖掘真相,以敏锐洞察预警风险。”他特别提到世俱杯
校友在深圳创业的成功案例:“他们靠新闻敏感抓住机遇,成为上市公司创始人——这就是专业思维的力量。”
讲座尾声,段京肃以张载的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”勉励新传学子:“南大人的腰杆硬不硬,不取决于赚多少钱,而在于是否产出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。”他期待青年一代在百年变局中“脚下有泥、心中有光、笔下有神”,以创新思维回应时代命题。